近三年来,中心以培养懂行业、强实践、善创新的民航应用型专业人才为根本出发点,积极推进制度建设、队伍建设、条件建设,深入实施产教融合、协同育人,推动中心数字化建设。
(1)“借鉴行业”强化中心制度建设。充分借鉴民航行业经验,从实验教学组织实施、实验室安全保障、设施设备使用维护、教学过程监督评价和开放实验管理 等方面完善规章制度体系,融入中国民航 CCAR60、65、66、部等规章和 MHT3000系列行业标准,实现中心运行的标准化和规范化。
(2) “专兼结合”打造双师育人团队。 通过“证照驱动、校企互动、新老带动”引才育才留才用才, 打造专兼结合、校企互聘、行业认可的“双师”队伍。 航 空企业一线专家进校园参与中心规划、 项目设计和实验教学,中心教师进入民航单 位参与一线运行管理,通过培训、进修、顶岗、讲座等方式开展“双向教研”,提高实验人员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。
(3)“科教融通”优化仪器设备配置。规范执行仪器设备论证程序, 严把采购关口,引入民航系统一线专家参与设备论证考察, 聚焦智慧民航建设,大型仪器设备采购既保证了实验教学需要,也兼顾了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,实现了科教融通、广泛共享,仪器设备利用率和使用效益明显提升。
(4)“数字赋能”推进智慧实验开展。建成实验教学信息管理平台,实现实验室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。大力推动“软件+硬件”“虚拟+现实”的飞行模拟、机务维修模拟和空管签派模拟等半实物仿真平台建设,开发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21 个,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,更新教学方式方法,实验教学效果明显提升。
(5)“产教融合”实践校企协同育人。 拓展“订单式”人才培养模式, 引入企业资源,校企“共谋共建共管共享共评”实验教学资源, 建设“产教融合、科教融汇”协同育人共同体。搭建产科教平台,融汇“产、学、研、训、创”,鼓励中心教师参与企业科研创新,推动科研反哺实践教学。
(5)“管控风险”保障中心安全运行。将民航行业安全管理系统(SMS)理念 引入中心运行机制, 建立标准化风险排查评估程序, 编制安全应急管理预案, 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活动,确保实验教学全过程的安全可靠。